扫码关注公众号长沙市心理援助热线
长沙市心理援助热线:0731-85501010
  • 医院新闻
  • 医疗动态
  • 医院公告
  • 医保政策
  • 规章制度
  • 聚焦 | 重大灾害后如何抚平心伤
      次浏览  时间:2019-04-04  编辑:贺美

    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人们最常见的反应及具体表现

    聚焦 | 重大灾害后如何抚平心伤

    聚焦 | 重大灾害后如何抚平心伤

    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最常见的几种精神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研究报道,灾难性事件后ASD发生率从3.9%到33%不等 。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此障碍常可伴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脸面朝红、呼吸急促等。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出现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心因性木僵。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恢复正常,或进入意识朦胧状态。 ASD,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刺激下几分钟内出现,并在2-3 天内(常可在几小时内),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 天后开始减轻。通常在一周内可缓解,预后良好。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重大事故后受害者PTSD患病率从25%到75%不等,而自然灾害后的相关人群PTSD患病率从5%-60%不等。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多年。多数是由于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消除,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感受阈值、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PTSD不仅发生于幸存者和死伤者亲属,也包括参与救援的相关人员。因为他们在参与救援的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非常疲惫,而面对灾难场面对于他们本身而言也是一个强烈的精神刺激,尤其是在不断看到死亡,如果参与者及其亲属以前有类似的经历,则精神刺激更大。

    3.抑郁症(Depression)

    抑郁症被认为是灾难事故后的第二位常见精神障碍,抑郁症也是灾难后PTSD的主要共病之一。灾后抑郁症研究仅次于PTSD,36%的灾难相关心理学研究均对抑郁症做了报道.

    4.自杀(Suicide)

    自杀是灾难事件发生时紧急救援及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精神卫生学问题。灾难后自杀问题不仅与灾难中的资源丧失、长期慢性的生计问题、其他躯体健康问题相关,PTSD、抑郁症等灾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亦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NCS的数据提示,PTSD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是其他个体的6倍,19%的PTSD患者有自杀企图。

    面对3.21爆炸事故,如何对我们的遇难者家属,幸存者,儿童青少年以及救援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长沙市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市第九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贺美建议: 

    对遇难者家属的建议:

    1.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保证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保证足够的物资,为他度过危机。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因为遇难者家属不愿正视与死者关系中消极的一面。此时可告诉他,处理好与死者有关的消极情绪,将有助于发现他们关系中值得永远怀念的一面。比如说,一个人的亲人在事件中去世了,我们该怎么安慰他呢?不一定要直接提他的亲人,但是也不要对故意回避或漠视,比如他怀念自己去世爸爸的时候,如果说“别说了,都过去了。”这种安慰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特别冷漠。你可以陪着他,跟他分享对爸爸的回忆,然后说,“如果他的爸爸活着,会希望他好好地生活。”慢慢地,他会对事情有正确的认识,情绪得到充分宣泄,这样有利于他的恢复。

    3.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4.帮助遇难者家属投身新生活,预防意外的发生: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一个特征: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面对失亲之痛,个体很难很快不痛苦,但却可以带着痛苦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而在活动中冲淡自己的痛苦体验,减轻痛苦对自己的伤害。具体做法是:想想自己当前有那些事必须要做,然后按轻重缓急安排好时间,再一一地去完成。同时应注意在一些人群,特别是不愿意打开心扉的人群,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幸存者的建议:

    1.对幸存者积极的身体救治,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2.要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承认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事件后所产生的情绪一般都是负面情绪,悲伤、痛苦、内疚,这都属于正常的范围,不要去否定它。不要觉得,我怎么这样呢,别人都说不要伤心,我还是伤心,我是不是有问题了。伤心没有问题,肯定会伤心,有的人不仅伤心,还有内疚,还有愤怒,这些情绪都很正常,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3.多跟周围人的交流。人在事件后,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自责、自疚……各种各样的情绪导致自己减少社会交往,出现回避行为,不愿意跟别人说话,这样其实对人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心理功能是不利的。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你也痛苦,我也痛苦,两个人一交流不是双倍痛苦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交流本身就是宣泄的过程,通过交流,心理压力会减少,对恢复心理平衡、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是有益的。这和我们很多人的常识是不一样的。当幸存者很痛苦的时候,去安慰他说你别哭了,这并不科学。

    4.无言的陪伴。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专家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杯温水,一张纸巾,抵过千言万语。

    5.无条件的倾听,不做任何评论的倾听。适当的回应,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

    6.对于有身体受了严重的创伤,导致功能严重受损的人员,需特别注意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于幸存者,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对儿童青少年的建议:

    一.对学前阶段的孩子:此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身边赖以生存的安全世界遭受破坏,会显得特别敏感,反应也极脆弱,他们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可以用以下的一些活动帮助儿童重建他们的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

    1.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事件中的经验与观察,老师则可以就地取材,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2.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

    3.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

    4.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

    5.家长要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二.对于青少年: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们很自然的产生一些恐惧、无助、悲伤、沮丧、愤怒、孤独、绝望等情绪。有的孩子会有激烈的情绪外露,比如恸哭不止,喊叫,不停的说话,不合作等。我们应该像接纳亲人一样去理解他们的失态。

    其次,帮助孩子接纳现实: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无需刻意的回避现实来安慰孩子,尽可能的客观地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同时描述孩子反映和状态,让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表现和状态。告诉孩子在这个事件中,没有人不害怕,没有人不伤心,你的反应是完全健康和正常的。

    最后,帮助孩子建立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在家庭,社会,公众媒体,学校等帮助下鼓励孩子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增加与他人的接触,对生活对未来保持原有的初心和信心。

    救援工作员人员需注意:

    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最大程度地耳闻目睹各种最悲惨的场面。因此,即使他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如此性质的日常工作,也会使他们感受各种痛苦体验。没有人能对灾难体验所带来心理上的破坏性影响有充分的准备或对这种冲击有天然的免疫力。因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1.向救援人员介绍正式的、有时间进度表的、有计划的小组会谈内容。

    2.让救援成员充分表达他们在救援工作中的感受,并给与认真的倾听。

    3.鼓励救援队员彼此就他们的的想法、情绪感受、生理反应进行互相交流和陈述。

    4.解释、承认、理解和正常化救援人员所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5.正常化他们的情感反应,减少个体感觉和情感上的独特性,用认知和教育的方式甄别出救援人员应对各种反应的方法并加以评估。

    6.识别出生理和心理反应过分强烈的救援人员,提供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7.必要时,让有关救援人员停止工作,并对其实施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和休息。


    长沙市第九医院临床心理科

    临床心理科下设:心理咨询门诊、焦虑抑郁门诊、睡眠门诊、心理评估(测验)室。开展了个体心理咨询/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重性精神障碍的心理康复训练、心理评估(测验)等工作。

    一、主要整治范围:

    1、各类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和干预,如:青少年学习和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工作生活压力问题等。

    2、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筛查、评估和治疗。

    二、心理咨询门诊:

    目前开展各类儿童、老年及成人心理测量项目50余项,检测心理健康状况、性格能力及智力记忆等大脑功能、检测心理精神及心身疾病,辅助诊断心理压力、情绪问题、心理疾病、精神障碍、各种亚健康等心身障碍等。常规开展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筛查诊断及早期干预与治疗,各类心理行为问题及心身健康的咨询、干预。另一方面指导患者用药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提高各类常见精神病、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焦虑抑郁门诊:

    主要诊治范围:各种焦虑和抑郁障碍,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症、应激障碍、抑郁症、心境障碍等。

    四、睡眠障碍门诊:

    主要诊治范围: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易醒、多梦、睡眠过多、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针对睡眠障碍人士给予相应的行为指导和睡眠卫生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联系电话:0731-850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