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长沙市心理援助热线
长沙市心理援助热线:0731-85501010
  • 健康宣教
  • 焦虑症
      次浏览  时间:2025-08-28
    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焦虑症是一组以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等。 

    焦虑症

    分类

    1.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症多见于40岁之前,缓慢起病,泛化且持久的、无明显对象的烦恼、过分担心和紧张不安。

    主要表现:

    (1)精神方面:过分担心而引起的焦虑体验(核心)。

    (2)躯体方面:运动性不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跳过速、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急尿频等。

    (3)警觉性增高:表现为对外界过于敏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眠、睡眠中易于惊醒等。

    2.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是焦虑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会反复地、不可预料地出现惊恐发作,引起患者强烈的恐惧不安并有濒死感。主要表现: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3)回避及求助行为:包括向周围人群或医疗机构求救,不敢独处。

    病因

    焦虑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些人认为焦虑障碍是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神经解剖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生活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一些焦虑障碍是遗传的,有些是家族型的。 

    2.生化因素:焦虑障碍患者对应激存有生物学易损性,这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有更强的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和呼吸异常也可能引发焦虑障碍。 

    3.神经解剖学因素:磁共振扫描可发现一些焦虑障碍患者的大脑异常。 

    4.心理学因素:某些焦虑障碍发生于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被压制并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 

    5.生活经历:创伤性事件能诱发焦虑障得。

    治疗方法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治疗焦虑症,主要通过药物、心理治疗和患者自己积极的自我调整来实现。 

    (1)药物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2)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药物治疗是治标,心理治疗是治本,两者缺不可。 

    (3)物理治疗:适合焦虑症患者的还有脑电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经颅磁治疗、生物反馈等。

    焦虑症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简单方法可以缓解焦虑?

    (1)深呼吸:用鼻吸气和嘴呼出,尝试缓慢、温和的深呼吸。 

    (2)肌肉松弛法:通过训练身体肌肉松弛,可帮助放松身体和情绪,尝试按顺序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依次收缩和放松肌肉。 

    (3)意象松弛法:也有人称之为「白日梦」,通过自由想象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可以想象一副宁静的村庄暮色图,或虚构的宁静而舒适的场景,也可以是真实而安全的地方。总之,想象内容随心而发。想象过程带来的感受比画面本身更为重要。 

    患者惊恐发作时家属应该怎么办?

    在惊恐发作期,家属要一直陪伴患者直到发作缓解,在建立情感沟通前避免触摸患者,如果患者失去控制,就把她带到一个更小更安静的地方。家属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镇定、从容,避免不真诚的安慰,慢慢地给患者做指导,避免啰嗦的解释及问患者太多的问题。同时减少外来刺激,避免太多的人和噪声,保持暗淡的灯光。允许患者发泄,必要时鼓励患者表达她的情感。 

    有了焦虑症状就一定要去精神心理科就医吗?

    焦虑是即将面临某种处境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感觉和不愉快的情绪,是建立在现实情况上的。而焦虑症的焦虑没有充分的理由,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持续性精神紧张、惊恐不安,并伴有头晕、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和运动性紧张。即使有一定的诱因,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诱因也明显不相称。

    焦虑症

    GAD-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

    根据过去两周的状况,请您回答是否存在下列描述的状况及频率,请看清楚问题后在符合您的选项前的数字上面画“✔” 

    让我们来看一下,测试结果和相应治疗建议 

    0-4分继续保持 

    5-9分咨询相关医生,加强自我调节

    10分以上积极就诊,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