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千树竞绿,给耕耘的季节妆点了无限风彩。然而,谁会想到,这本是陪伴家人、朋友踏青放松的美好时光,冷不防却被卷土重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破坏了。
我院共有2300余名在院老年患者和精神病患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结合病人体质弱、免疫差、密集度高、交叉感染风险大等特点,为把疫情牢牢地挡在大门外,守护好患者及职工的生命安全,我院自3月17日起实行封闭管理措施。
封闭,意味着不能回家,意味着要与父母、妻儿分别,作为父母的孩子、或是孩子的父母,岂是一件易事?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容不得犹豫和推辞。关键时刻看担当,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同志克服实际困难,迅速收拾行囊,挥别家人,奔向了医院,开始了为期十余天的封闭管理。
封闭,并不是闲在院里吃喝休息。大家其实都很忙碌、很辛苦,因为轮流上班,工作人员只有平常的一半,而每个人要承担平时两倍的工作量。那么多的患者,他们的家人不能进来探视,他们的内心无比孤独,他们的病情变换无数,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焦虑,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悉心守护。
面对诸多失能失智伴有躯体疾病的高龄老人,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医生都会一丝不苟地查房,护士亦会毫不马虎地巡检,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精神肤色,甚至吃喝拉撒都是必须仔仔细细查看的。虽然,这些看似都是寻常事,但问题往往就是在这几番查看中发现的。
93岁的张奶奶患有着恶性肿瘤伴有严重感染,近几日总是心情很差,不想进食,不愿服药,但她双耳失聪,吐词不清,你问东她答西,你言此她说彼,沟通相当困难。医生耐心地听着她的言语,慢慢地才明白,原来她觉得自己癌症晚期时日不多了,想让孩子们来看看她。医生立即拨通了奶奶女儿的电话,添加了微信,通过视频让家属和奶奶进行连线。之后,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排除相关流行病学史并确定家属24小时内核酸阴性的情况下,允许家属进入病房探视。老奶奶对着突然进来的女儿先是满脸疑惑,随之就立刻微笑起来,那一刻,我们清晰地看到,老人家两眼里的泪花转来转去。毫无疑问,她们一定都很开心。辞别时,家属冲着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另一位89岁曾经心脏搭桥、患有严重心衰及痴呆的李爷爷,几个孩子都远在国外,唯有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日渐衰老,也越来越需要照顾,从香港到广州,最后又来到长沙,寄居于亲人家中。因为病情变化又无人照顾,爷爷入住了我们医院。封闭管理期间,老伴儿不能前来探望,陪在爷爷身边的就只有我们的医护人员。由于老人家病情危重,昼夜吵闹不休,饮食不吃不喝,病情急转直下,我们日夜观察、照料、治疗,不断地调整方案,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人再次心梗了,而这次无疑是致命的。在老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再次拨通了他老伴儿的视频电话,让他在她的“陪伴”下安祥地离去。前来料理后事的老人的侄女儿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再三表示感激。这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生命是脆弱的,病魔是残酷的,当这些失能失智的老年人遇上致命的躯体疾病时,我们虽拼劲全力,但常常有种无力回天的感觉。我们常常要面对生离死别,在疫情之下,这样的离别无疑显得更加冷清、更加孤寂,而我们的悉心守护或许可以让老人走的更加安详,让他们的家人少去几许遗憾。
当然,我们不会久久沉浸在死亡之中不能自拔,我们会把心转移给更多需要呵护的活着的生命,这是我们从始至终的责任与使命。
封闭,虽然从早到晚一直是上班、加班,吃不好、睡不安,但比起那些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并不算清苦的。闲暇时,我们也会苦中作乐,或拍拍视频,或问候家人,或看看窗外,或写写文字。
窗外,春天依然烂漫;院外,人们还在奔忙。我心中满怀着期待,疫情终将消散,你们安好,便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