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马上临近,在这团聚的日子里,大家少不了要与家人朋友花前对酒,举杯邀月。每逢节假日,来自朋友圈的温馨提示霸满屏幕。听到这些话,您心里是不是会犯嘀咕这是真的吗?今天小编就来跟您聊一聊药与酒的那些事。
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醉酒症状。后来发现,服用某些特定的药物接触酒精也会引起双硫仑样醉酒症状(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人们把这种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原来这朋友圈里吃了药不能喝酒,说的正是这双硫仑样反应。
哪些药物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
头孢类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米诺等)、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甲硝唑、替硝唑等)、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格列美脲)、呋喃唑酮、酮康唑等易发生双硫仑反应。
除饮酒外,哪些药物含酒精?
一些外用或口服液体制剂中含有酒精成分,在合并用药时需谨慎,包括:丹红化瘀、左卡尼汀、环孢素A等口服液,感冒止咳糖浆、养阴清肺糖浆、人参蜂王浆等糖浆剂。
在这里小编教您一个小诀窍:药物名称中含有“酊”字的,均为含乙醇制剂,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正骨水、骨痛灵酊、姜酊、复方樟脑酊、祛伤消肿酊等。
双硫仑反应与个人酒量是否有关?
有研究显示,酒量除了天生注定,还与年龄、饮酒时情绪、身体状态相关。是否出现双硫仑反应每个个体还是不同的,所以酒量可不是唯一决定是否发生双硫仑反应的唯一因素。
用药多久后可以饮酒?饮酒多久后可以用药?
对于几乎不饮酒或酒量小者,一般停药一周后饮酒是安全的。虽然一般酒类半衰期6小时,30小时基本代谢完全,但是酒精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持续一周左右,因此饮酒一周内最好不服用易产生双硫仑反应的药物。
双硫仑反应的防治策略
作为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不要用乙醇擦浴降温;就诊时请您将服药情况及近期饮酒情况详细告知您的诊治医师或药师;虽停用酒精和药物后双硫仑反应会逐渐消失但需要较长时间,症状较严重者应积极去医院治疗。
作为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近期饮酒史、特殊饮食史,避免用药过程中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
最后小编温馨提醒您:小酌怡情,大饮伤身,用药期间需禁酒。